AI 工具的興起,讓越來越多人開始試著自己創作 App,這時「No-Code App Builder」已慢慢成為創業家、設計師、學生,以及非技術背景人士進入應用程式開發領域的首選工具。這些平台打破了傳統的程式設計門檻,讓人們可以在"不需要"編寫程式碼的情況下建構 App。
在創作本文內容時,除了在 YouTube、網路中找別人的分享以外,也實際試用了幾套 No-Code 工具,適用的過程中心裡默默地產生一些想法、疑惑:
- 這些 No-Code App Builders 真強,可以做會員、購物車、付款、GPS定位等等等,好像會用這種工具後,真的不需要工程師來幫忙開發 App 或網站了。
- 雖然這些工具都可以用點選、拖拉的方式編輯 App 的內容,但對我來說就是不太習慣,可能是因為只能照著介面上的功能去調整畫面中的元件,沒辦法完全照著自己想要的需求做。
- 每次的操作好像都是實際塞一段程式到指定的地方,不知道這些程式彼此之間的聯動性,擔心日後會不好維護。
本文將會分兩大部分,第一部分跟你分享使用 No-Code App 的注意事項,讓你大概知道會有哪些問題。之後是第二部分: 分享 7 個符合「有免費方案、功能齊全」的 NoCode 工具,我會簡單介紹每個他們的背景、特色優勢、免費方案限制,協助你選擇最適合的工具。
那就趕緊開始吧 ~
注意事項
醜話說在前... 了解到 No-Code App 的問題後,我覺得 No Code 工具不適合用於製作面向大眾的正式 App,以下是為什麼:
客製化能力不足
雖然平台通常會提供不少的的元件與模板,但也只能提供那些大眾比較有可能用到的功能,當需求變得較為專業或獨特時,你很可能會卡關。例如需要精細的控制使用者權限或有複雜的資料邏輯時,平台提供的功能往往不夠用。
面對這個問題,不是妥協放棄,就是把 App 搬出來重做,再不然就是要想一些特殊、拐彎的變通方法,但 workaround 通常不是好辦法。所以說,當 App 需求逐漸提高時,No-Code 的局限問題或越來越明顯。
擴充性與效能疑慮
No Code 工具雖然一開始很方便,可以直接使用 Google Sheet 、 Air Table 甚至是 Notion 作為 App 的資料庫,不過它們畢竟不是正規(真正)的資料庫,所以不管是性能上還是功能上都很容易遇到瓶頸。 (雖然有些 No-Code App 可以用 RDBMS,但如果你會用 RDBMS 大概也不會選 No-Code 工具,對吧?)
當資料表達到一定的量級(例如 10,000 筆記以上時),使用 Google Sheets 作為資料庫的應用程式就會開始出現明顯的效能問題。而且 Google Sheets 作為資料源還會有同步延遲和資料更新不即時的問題。
此外,進一步整合多個第三方 API 時,常常會受到平台連接器支援的限制,甚至被綁死在某個平台難以轉移,也就是俗稱的「廠商鎖定(vendor lock-in)」情況。
廠商鎖定的風險包括:
- 平台價格突然上漲,但你已經投入太多無法轉移
- 平台停止支援某些功能,影響你的應用程式運作
- 無法將資料和應用程式遷移到其他平台
- 完全依賴單一廠商的技術決策和發展方向
其他還有像是資安的管理、系統維運的問題,這些一部分進階或增加外掛整合的功能往往是要升級付費方案。當用到高級方案時,費用可能迅速攀升,且越多外掛與模組,也可能使系統變得複雜、維護困難的情況。
學習曲線的誤解
雖然這些 No Code 工具都宣稱不用寫程式就可以做出 App,但事實上你找到的學習資源,常常都還是要有一點開發觀念才看得懂。
就例如說你在 YouTube 上找教學影片,一定會常常聽到「資料庫(Database)、資料表(Table)、網域(Domain)、部署(Deploy)」等等的軟工詞彙。所以要把 No Code 工具用好,使用者往往還是要先有一點觀念,否則會看不懂、聽不懂教材,會不知道自己在幹麻。
事實上,網路上就有人分享 No Code 平台的學習曲線比預期的要陡峭得多。即使是被標榜為「簡單易用」的平台,當你要建立複雜的 App 時,仍然需要理解基本的軟體開發概念,如資料庫、API 串接等等。
前面說這麼多,是希望給帶給你一些觀念,減少對 No-Code App 的錯誤期待。 但我們並不完全否定 No-Code App 工具,我覺得拿它來做一些自己人用的小工具、MVP、Prototype 還是滿適合的。 下面就開始介紹幾套 No-Code App ~
7 個可免費使用的 No-Code App
Google AppSheet
Google AppSheet 是由 Google 收購並整合至 Google Cloud 平台的企業級無程式碼應用開發工具。這個平台於2020年被 Google 收購,其願景是讓每個企業員工都能成為「市民開發者」,無需IT背景即可創建強大的商業應用程式。
特色優勢
- 與Google生態系統深度整合,包括Google試算表、Google表單、Google雲端硬碟等
- 支援跨平台應用,一次開發即可在桌面、手機、平板上運作
- 提供強大的工作流程自動化功能,結合Google AI和機器學習能力
- 內建條碼掃描、GPS定位、拍照、手寫簽名等豐富的資料收集功能
- 由Google提供的企業級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障
免費方案限制
- 免費方案測試 App 最多 10 位測試使用者
- 免費方案正式 App 限於個人用途 / 最多 3 人

學習資源
- # 誰說做 App 一定要會寫程式?Google AppSheet 零程式碼開發術,連文組生也能快速打造客製化 App! (by PAPAYA 電腦教室)
- Google AppSheet 入門教學 (官方說明文件)
- 建立你的第一個 App 指南
- Google AppSheet 官方文件首頁
- AppSheet 幫助中心
- Google Cloud Community - AppSheet 討論區
Budibase
Budibase 是一個開源的低程式碼平台,基於 MIT 許可證,目前在 GitHub 上以幾有 25k 的星星。它讓使用者能夠完全自由地定制、修改和分發。該平台的特色是提供自架設選項,讓使用者能夠完全掌控自己的資料和應用程式。
特色優勢
- 開源特性,提供最大的自由度和透明度
- 支援多種資料庫整合(PostgreSQL、MySQL、MongoDB等)
- 可選擇雲端託管或自行架設
- 強大的 API 整合能力
- 提供企業級安全性和合規性功能
免費方案限制(非自架)
- 最多5位使用者
- 有限的資料庫來源
- 有限的使用者
- 有限的自動化功能

- Self-host your Budibase apps with Docker | Open source low code platform
- Budibase 新手教學 (YouTube)
- Budibase 官方文件
- Budibase 官方網站(含支援與社區)
FlutterFlow
FlutterFlow 成立於 2020 年,由兩位前 Google 工程師 Abel Mengistu 和 Alex Greaves 共同創立,他們創立這個平台的理念是為了解決移動應用開發的痛點,讓設計師、開發者和創業者能夠更輕鬆地構建 Web / iOS / Android 應用程式。
特色優勢
- FlutterFlow 建立在 Google Flutter 框架之上,能夠創建原生的 iOS 和 Android 應用程式
- FlutterFlow 的獨特賣點之一是可以匯出完整的 Flutter/Dart 源代碼,讓開發者能夠進一步自定義和維護應用程式
- 平台與 Firebase 和 Supabase 深度整合,提供身份驗證、雲端儲存、實時資料庫等功能
- 支援即時協作、版本控制、GitHub 整合和分支功能,適合團隊開發環境
免費方案限制
- 無法下載專案程式或是 APK
- 無法自訂網域、網站 favicon
- 無一鍵部署 Apple Store / Google Store
- 無法使用 AI Agents

學習資源
Bubble.io
Bubble.io 於2012年由Emmanuel Straschnov和Josh Haas在紐約創立,是無程式碼開發領域的先驅者之一。這個平台的創立背景源於創辦人發現許多創業家有好的想法,但缺乏技術人員協助實現的問題。
特色優勢
- 強大的資料庫管理功能,支援關聯式資料庫操作
- 豐富的第三方插件生態系統,可擴展應用功能
- 支援API整合,可與外部服務串接
- 提供工作流程自動化功能,可處理複雜的業務流程
免費方案限制
- 應用程式會顯示 Bubble 品牌標誌
- 不支援自訂網域名稱
- 有流量和容量限制
- 無法使用進階功能如 API 整合

學習資源
Softr
Softr 創立於2019年,總部位於柏林,瞄準無代碼應用開發需求,特別是希望讓非技術背景的個人與企業,讓使用者即使沒有任何程式設計經驗,也能夠在數分鐘內建立網站、Web App、內部工具、會員入口等各種 App ,將創意快速落地。
特色優勢
- 與Airtable、Google Sheets等14種以上資料源整合
- 提供超過100種預製元件和模板
- 支援會員系統和權限管理
- 一鍵轉換為手機應用程式
- 提供24/7客戶支援服務
- 符合SOC 2 Type II合規標準
免費方案限制
- 1個應用程式
- 10個登入使用者
- 基本元件和功能
- 免費自訂網域

學習資源
Thunkable
Thunkable 是一個專注於手機應用程式開發的無程式碼平台,讓任何人都能創建功能強大的原生手機應用程式。該平台特別注重跨平台開發,允許開發者一次建立即可在iOS和Android上運作的應用程式。
特色優勢
- 專注於原生手機應用開發
- 支援iOS和Android雙平台
- 豐富的元件庫和功能模組
- 支援複雜的邏輯和資料處理
免費方案限制
- 2000 AI tokens
- 每個專案(App)只能有 5 個頁面
- 最多 3 個專案(App)
- 100MB 的儲存空間

學習資源
- Thunkable 視覺化程式設計 (by 正修科大 謝隆斌老師)
- Thunkable 官方教學影片
- Thunkable Academy 官方學院
- Thunkable 官方文件首頁
- Thunkable 論壇 Thunkable Community
Glide
Glide於2018年創立,專注於將Google試算表快速轉換為精美的手機應用程式。該平台的創辦人相信資料是應用程式的核心,因此特別注重與試算表的整合。
特色優勢
- 與Google Sheet、Airtable、Excel等資料源緊密整合
- 豐富的 App 樣板
- 內建AI功能,可自動生成應用程式和處理資料
- 支援工作流程自動化
免費方案限制
- 沒開啟 AI 功能
- 基本的應用建立功能
- 有限的資料容量與同步操作

學習資源
- How to Build an App with Google Sheets | No Code | Glide Apps (YouTube)
- Glide 官方文件 Glide Docs
- Glide 社群討論區
結論
坦白說寫這篇文章心情真的滿複雜的,一方面覺得 No-Code 工具雖然能幫助我們在不需要傳統程式設計技能的情況下,快速實現自己的 App 構想(的其中一部分)滿不錯的。但如同本文注意事項中所提到的,No-Code App 不是完全沒有門檻。使用的過程仍然需要學習一些軟工的知識,以及伴隨著上線後使用者數量的提升、功能需求的提升可能會面臨的難以客製、難以擴充以及廠商鎖定等問題。
真的要推薦的話,如果是要做自己用的小 App 我會選 Google AppSheet,因為最簡單操作,而且有大神 PAPAYA 電腦教室的教學影片,可以很快掌握用法。但如果是想做個產品的 MVP、 Prototype,我會考慮 FlutterFlow ,因為它程式匯出功能在網路上漸漸有正面的聲音,感覺日後成功將專案接棒給工程師繼續開發或維護的機率較高。
最後綜合以上,目前情況來看我還是只會用 No-Code 工具來建立一些簡單的、實驗性的、短生命週期的、趣味性的 App,而不會拿來建立正式要面向大眾的品牌 App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了解 No-Code App 工具的優缺點,並選擇最適合你的工具來實現你的 App 構想!